发表日期:2025/3/11 13:14:36作者:王杨 有62位读者读过
同课异构竞风采 以赛促教共成长
——陶吴中心小学举行数学“探航杯”赛课活动
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教学模式。陶吴小学于2025年3月6日、7日两天举行了数学青年教师“探航杯”赛课活动。
本次赛课以“同课异构”形式开展,围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展开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赛前,数学组制定了详细的比赛方案,按照抽签顺序确定上课顺序;八位教师针对此课例在课前进行了细致的钻研与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我们呈现了风格迥异却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认识三角形》是四年级几何教学的基础内容,涵盖三角形的定义、特征、高与底的关系等知识点。孙慧华老师紧扣教材,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屋顶人字梁、自行车支架等,通过“画三角形”“辨析图形是否为三角形”等活动,强化学生对“三条线段首尾相接”这一核心特征的理解,并用课件演示非三角形案例,深化认知。让学生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即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高”的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活动。
各位教师通过多元化、差异化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杨文萱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拼搭吸管、折纸片等活动,亲历三角形形成过程;胡陈老师分层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三角形底和高、在方格纸上作图等任务,逐步掌握画高技巧;李肖老师利用动态演示三角形高的变化规律,直观理解顶点、底边的关联。此外,“作高”这一难点也通过回顾“点到直线度距离”作图方法,王思琪老师将其拆解为“找顶点—画垂线—标底”等步骤,学生借助学具反复练习,突破思维障碍。
八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匠心,展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教学紧扣“从抽象定义到直观操作”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同时加强“高与底对应关系”的变式练习,如旋转三角形后辨析不同底边上的高,进一步提升思维深度。
活动期间,缪献文校长与教导处王杨主任深入课堂一线参与听课,数学组其他教师亦踊跃参与观摩,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形成了"以赛促研、全员共进"的良性互动。
本次教学竞赛评审工作由徐贤华副校长亲自带队,协同汪义泉主任、陈怀喜主任、崔云老师、杨晗笑老师共同组成评审团,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等多维度,对每一位参赛教师进行了公正、细致的评价。经过激烈角逐,孙慧华老师和胡陈老师获得了一等奖。经评委组综合评议,最终决定推荐孙慧华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片级比赛。
赛后交流反馈环节,教研组长崔云老师和参赛教师面对面交流,反馈了评委组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参赛教师精准把握改进方向。
此次赛课活动通过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深度交流与教学智慧的碰撞共享。活动不仅展现了参赛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意识,也让我们看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希望青年教师们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撰稿:杨晗笑
校对:徐贤华
审核:缪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