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5/3/20 16:22:12作者:陈书影 有199位读者读过
专家引领明方向 课题开题启新程
——陶吴中心小学顺利举行区“十四五”课题开题论证会
为了提升学校集体课题研究的质量,让教师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方向,厘清课题研究的思路,从而有效落实课题研究的计划,促进集体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让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得以提升,2025年3月18日下午,江宁区陶吴中心小学在明德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了区“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此次论证会邀请了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商艳青主任、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薛惠主任、李强老师莅临指导。陶吴中心小学缪献文校长、陈书影主任及三个课题的主持人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陶吴中心小学开题论证的区级课题有三个:沈杨涵语、杨静娴两位主持人汇报的课题为《沉浸式小农夫特色挫折教育项目校本化实践研究》。他们以小农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背景,旨在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们能够亲身参与小规模农业生产和体验农夫的生活,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和挑战时学会坚持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希望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阚曦鸾、邓翔宇两位主持人汇报的课题为《“三乐”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他们的课题旨在以学生为中心,紧扣育人目标和教学理念,能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乐学、乐练、乐赛”相互融合,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方式,借此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其健康的意识、团队合作与竞争精神。
崔云、孙慧华两位主持人汇报的课题为《大单元视角下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他们希望能依托大单元的视角,探索出适合本校学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和评价体系。
汇报完毕后,专家组成员分别对三个课题进行了学术性、可行性的论证。在场专家首先对学校青年教师团队敢于研究的勇气、将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接着每位专家针对不同的两个课题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沉浸式小农夫特色挫折教育项目校本化实践研究》由商艳青主任和李强老师共同点评。商主任提出该课题中有多处重复交叉的词汇,如“沉浸式”和“小农夫”语义重复,“挫折教育”与“劳动教育”含义上有重合的部分,且目标不够明确,可以将校本课程设立为该课题研究的内容,这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李老师指出这个课题题目中的挫折教育的含义要明确,特色挫折教育项目具体由哪几个方面要表述具体,研究的内容要加上教育案例的研究。《“三乐”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由商艳青主任和薛惠主任共同点评。她们强调好的课题应具有创新前瞻、规范学术、可操作、清晰明了的特点,而本课题的题目表达较为宽泛,应指向性再明确一些,将研究的对象、范围、目标、内容、方法等要素相融合起来。对于“三乐”这个核心词汇的理解,商主任认为不能直接解读为“乐学”“乐练”“乐赛”,而应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方面入手,确立为“教师乐于设计”“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充满欢乐”;薛主任还指出教师们应把握好课题中的关键点研究,“三乐”与体育课堂的融合要有理论基础,“乐学”要有理论来源,如何实现“三乐”要结合学情设置不同层次的活动,如分层挑战、同伴互助、道具辅助等。
《大单元视角下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由薛惠主任和李强老师共同点评。薛主任和李老师指出这个课题题目概念融合的地方较多,课题研究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应更聚焦一些,让教师们更容易施行一些。薛主任提出如何立足学情,通过大单元知识内容的重构,实现学科概念的提取是教师们首先要考虑的,接着她给出了“教学评”一体化操作步骤的基本框架,可按课前目标的制定、任务的设计,课中情境的嵌入、探究的迭代,评价的建立,课后乡土的实践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李老师强调应按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几个方面来着手,加强核心词汇的概念性学习,且开题报道中的表达要规范、严谨,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要前后一致,要有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主体性的实践研究和相关课例、案例的研究三个方面的维度。
最后,陶吴中心小学缪献文校长对本次莅临指导的三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课题主持人们也收获满满,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他们将会更加明晰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并成为课题组其他成员今后开展研究、实践工作的引领者。学校也将以课题为抓手,继续推进教科研的高质量发展,让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撰写人:陈书影
校对人:王 杨
审核人:缪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