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后台管理
   视频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学教研>>教研组>>语文组>>  

基于诗歌类文体的阅读团队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发表日期:2018/11/9 15:42:38作者:顾秋艳 有711位读者读过


基于诗歌类文体的阅读团队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落实“基于文体的阅读教学主题教研活动,树立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教研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争取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科研型的教研团队。同时也为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增强老师们的教研意识及彼此间的融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研讨,使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有个整体的提高。此次教研活动以“基于文体的阅读教学”为主题,又将不同年段的教学做一个细分。现将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活动要求:

1、执教者教学内容自定。课后向教导处上交教案一份。

 2、语文教师要全员参加听课,认真学习,记好听课记录,撰写评课意见。

3、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在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做好上课调整,及时参加活动。听课者遵守听课纪律,手机打到关闭或静音状态,不得随意讲话或走动。

、活动时间:

中年段(3年级-4年级)

主题: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上课周次

具体时间

执教者

评课老师

上课地点

第十一周

周二第一节

顾秋艳

周琴、刘庆录

四楼

、活动地点:

四楼多功能教室

、活动参加人员:

全体教研组成员

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3.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1.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出示:杜甫画像),谁知道他是谁?

师:都知道,一起说。

生(齐):杜甫。

师:这是杜甫的画像。他就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甫。

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谁能背诵一下他的著名诗作?

生: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712——770)他与李白齐名,二人并称“李杜”。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他曾写下一千四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素有“诗史”的称号。背诵《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及其他名句。(学生说,教师稍加概括和总结)

2.师:大家只知道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却不知他的诗还被后人成为“诗史”。这样讲是有原因的。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是唐朝由兴盛到衰败时期,杜甫的诗全是深刻反映社会面貌的诗。大家猜猜《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是什么时候作的诗?

生:兴盛时期。

师:《登高》《春望》呢?

生:衰败时期。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是他在唐朝衰败时期写的,但是却一改他深沉、悲壮的旋律,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出示:古诗诗题)

二、解诗题

1.齐读课题,读出“快诗”的感觉

2.“闻”什么意思?(听说)谁听说了什么?(杜甫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那“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其实“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谁来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杜甫听到了唐王朝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下面我请大家准备读古诗,要求: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师示范读,齐读)

三、明诗意

1.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难点预设:学生在地名,以及古今异义的词。如:涕泪 却看 妻子 白日 青春

2.小组汇报。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四、悟诗情

1.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应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你知道吗?(喜)欲狂

师板书:喜欲狂

师:“喜”到什么程度?

生: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师: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这不得不提背后的历史事件(出示:安史之乱)

同学们对安史之乱有了解吗?谁来说一下。

生简介安史之乱。

师:安史之乱爆发于河北省,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他的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但对于唐诗的创作却是一个大幸。因为这七年多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於个人穷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诗是描述百姓的苦难.用心读,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

1﹑......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

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选自杜甫《彭衙行》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战争的烽火已接连燃了三个月,我是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两黄金啊!我心绪烦愁,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是已经无法插住簪子了。

师:这是老师摘录的杜甫的部分诗句,请你联系诗句说说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生: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破茅草屋的秋夜里,杜甫辗转难眠;在战火连续不断的日子里,杜甫苦盼家书。

师:同学们,杜甫在乱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过了七年多呀!这七年,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盼呀盼呀,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胜利喜讯──大家齐读古诗。现在,你对这首诗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杜甫回想这7年来的种种艰辛,不禁悲从中来,所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这也是喜悦的泪,一切的苦难终于像恶梦一样过去了,他终于可以重返故乡了,他喜极而泣。

师:真是悲喜交加(板书:悲喜交加)

师:他是“怎样狂”的呢?

生: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师: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呀,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板书:欣喜若狂)

生:从杜甫“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师: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板书:放歌纵酒)

生:杜甫还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仿佛觉得,他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师:你从哪些词感受到杜甫很快很顺畅地返回了故乡呢?

生:即从、穿、便下、向。

这时老师补充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现在在哪?(四川)

出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接着出示杜甫在恨别中写道的诗句:

洛阳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杜甫《恨别》

再次出示杜甫在四川住时写下的诗句:

行步欹危实怕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师:现实与狂想之间的距离是多大呀,现实是路途遥远而在狂想中那么快就到家了,真是喜欲狂啊。从这里可以看出洛阳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真是归心似箭啊!(板书:归心似箭)

生:我还从“青春作伴好还乡?”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旅途有宜人的景色伴随,那么快那么顺畅地就返回了故乡,想到这里,杜甫又怎能不“喜欲狂”呢?

师: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诗句,都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喜欲狂,这时不仅仅是杜甫特别的开心,还有谁也一扫愁容,喜气洋洋呢?

生:他的夫人和孩子也处在极度的兴奋之中。

师:公元763年的春天,这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的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在这个春天,杜甫即将结束漂泊的生活,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让我们试着把这种“喜欲狂”的感受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读出诗歌的韵味。

师: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吗?师补充资料: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喜欲狂是为谁而喜为谁而狂?

生: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师:他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

师:透过诗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师: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始终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被人尊称为“诗圣”。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背诵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学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不是一句两句话所能说透的,。所以,我在第一环节先介绍杜甫,从而让学生对诗人对诗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就是自学环节,教师必须适时引导,否则学生无法进行到下一环节。

我先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这首诗短短50多个字,其中地名就占了16个,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我让学生圈出诗中出现的地名,并且读准确,告诉学生地名无需翻译。在抓住“即”、“卷”、“传”几个多音字的读音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和互相纠错,从而顺利达到让学生把诗文读通读准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把这首七言律诗读出节奏和轻重音。之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诗人在诗中的心情怎样?诗人为什么喜欲狂及喜欲狂的表现你是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自学诗文、读懂诗文,体会诗人的浓浓爱国情怀,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诗人,力求让学生读出情感。最后,我让学生对诗文进行当堂背诵,并且拓展了常见的几首爱国诗要求学生课外接着学习和积累。

反思这节课,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对情感朗读的引导虽有层次,但没有很好的拓展开。

2、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民主,许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3、整堂课“读”占鳌头,呈现出前松后紧的状态,由于安排不够合理,所以本课出现了严重的拖堂情况,若按40分钟的课堂时间来看直接导致后三分之一无法在课堂上呈现。以后可以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情感、有感情朗读诗文合并起来,这样时间就充裕了。

听课反思
  今天听了 顾秋艳老师的一堂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纵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这首诗的目标和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感受杜甫这一爱国的精神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首先,老师在课堂开篇用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导入,让学生听配乐诵读,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去。接着介绍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以聊天式的宽松环境为之后学生的畅所欲言打下了基础,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纯介绍。然后介绍作者,通过学生对杜甫的了解来畅所欲言,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也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其次,老师上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以读贯穿全诗。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要求,张老师抓住了诗句中古今读音和词义的不同,如“裳、妻子”加以点拨,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各式各样的读诗形式,如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张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浓浓的爱国情。通过“一听,一看,一想”不仅回答了前面的疑问,简洁明了的概括了作者喜欲狂的原因。把诗读薄读精,可谓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签到表:

IMG_0290

IMG_5922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 2913
  • 今天访问: 1117
  • 本月访问: 75951
  • 上月访问: 204188
  • 访问总数: 4638105
  • 会员总数: 131
  • 文章总数: 2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