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9/11/4 13:38:30作者:徐贤华 有752位读者读过
初研“小古文”
-----记三年级语文教研课
一、 教学过程
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王聪老师与陶小三(4)班的全体学生为我们展现了一节生动而有趣的课堂。《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因为《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是三年级孩子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类型的文章。所以王老师让孩子借助注释法,借助组词法,借助文章中的图片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司马光这个人物聪明有胆识的人物形象。
上课的时候老师以三年级曾经学过的童话作为切入点,并进行了引入,让孩子们去发现文言文和以前学习的文本有什么不同之处,课堂上老师通过动作表演、多种形式朗读,课堂气氛浓厚,同学们也都积极举手发言。课堂上王老师积极指导学生写字,先让学生去观察生字,再进行范写,以此进行了有效地生字指导
二、研讨过程
下午,各位语文老师针对王老师的课进行研讨,每位老师都积极的发言,指出自己的观点,共同评优指正,气氛浓烈。
三、其他过程资料
教案
揭题导入
1. 回顾第四单元童话故事,引入文言文,激起学生兴趣。
2. 简介司马光,揭示课题并板书。
初读课文,读懂句子
1. 生自读课文,圈画难读字句
2. 读准字音。课件出示小短文,泛红难读的字,加上拼音,请生读(个别读、齐读)
3. 读顺句子。课件出示,师领读,师读一句,生读一句,边读边出示对应的划分棒,请生校对并多种方式读顺句子(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 理解句子,请生交流分享。结合注释、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字、句。
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 用自己的话说故事。
2. 从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课外拓展,感受文言魅力
课件出示古文,观察不同之处,介绍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初步感受小古文的特别。
学习生字
1. 课件出示“司、登、庭”等7个生字,请生观察,利用多媒体技术强调易错的笔顺笔画,并范写。
2. 学生自行练写生字。
教学反思
上课反思
王聪
2019.11.01,周五,我带着三(4)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司马光》这一课的学习。
第八单元想让孩子们学习人物的美好品质,让他们感受到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结合本单元“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以及“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两点要素,课文最后“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它课文有什么不同”,这几个习题进行了教学设计。课堂以 “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子”,“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背诵课文及拓展”,“学习生字”这几个环节进行。
首先,在“读准字音”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前期试上反馈,最终确定了“瓮、跌、没、皆、弃、持、迸”这7个生字进行认读,这一环节进展顺利,意料之中,效果不错。
“读顺句子”这一环节,我发现学生在读“众/皆弃去”时,易读成“众皆/弃去”,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所以花费了较长时间进行纠正,因为是临时得到的反馈,在临场处理上我做的不够,语言稍显繁琐,以后上课前我要多进行预设,并多听听经验丰富教师们的课,向他们请教,不能心中只有课堂与教案,要提起精神,随时应对孩子们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理解句子”这一环节,这也是导致后面“背诵拓展”这一环节未能进行的原因。《司马光》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小古文,应以引起兴趣,读好停顿与韵味为主,不用特别纠正字与句理解的准确性;除此以外,我想引导孩子读出司马光救人时的急迫感,但这一设计对课文的学习、司马光人物形象的体会都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相对多余,以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是应该以整篇课文以及教学重难点为主,非必要的设计可以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进行。
“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这一环节本想让孩子一边说一边表演,激发孩子们口头表达的欲望,但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孩子们不能很好地利用大纲进行写作,所以临时决定将该环节换成孩子边讲故事边板贴,以此明白列好大纲对于写作的帮助之大。但正是因为临时起意,不能很好地与前后环节相互配合,浪费了时间,未能顺利地进行“课外拓展及背诵”的环节。
“课外拓展及背诵”这一环节,我设计将课文以古文的编排形式展示出来,让孩子进行观察,找出不同之处,并说一说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在没有句读提示下进行朗读与背诵。但由于前半部分的课堂节奏为把握好,这一环节未得到落实,这是非常遗憾的一点,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生字学习中,如预期中顺利进行了教学,但是留给学生自己练写的时间不够充分。
总结今天的课堂,虽然出发点是想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与感悟,但我还是未能完全放手,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思考与讨论;在板书及“理解意思”环节中,设计得还不够充分,课堂语言也过于繁琐,不够干脆利落……这些都是非常值得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主任与校长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这些细节性的地方,让自己成为一名将“以学生为主体”贯彻、落实到位的优秀教师。
听课反思
陈敏敏
王聪老师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古文,这是三年级孩子第一次学习小古文,所以学生可能对此印象不是很为深刻。也不能很快速的理解。所以本节课老师带领孩子去主动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借助各种方法,例如注释,例如组词,例如图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情况。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少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朗读,例如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读,并通过适时的动作表演,让学生去感悟文章的内容。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在理解完个别生词之后,能用自己的话去说一说文章的内容,锻炼了学生读写说的能力。
但是纵观整个课堂,王老师的课堂的进度过慢,把大多数的时间运用到了孩子的朗读和动作表演中去。主要在“光持石击瓮投之”部分,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上面,其实我们可以考虑到“持”这个字,让孩子理解持这个持表示的是握住的意思,学生更加能够理解,这是一块大石头必须要用力去仍,那么在理解文章这里就会变得很好。这也是比较遗憾的一方面。
最后,生字教学时,王老师先让学生去观察字,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这样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动脑筋,也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