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0/11/17 8:11:08作者:王杨 有768位读者读过
2020-2021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二)
一、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三年级统编版新教材的研究,推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搭建教师相互学习的平台,因此在三年级语文组内开展活动。
二、活动主题:如何做好古诗词教学
三、活动时间:2020年10月29日(周四)下午第二节课
二、上课内容:三上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一课时
三、活动地点:三(一)班教室
四、参加人员:三年级语文教师
五、活动安排
时间 | 节次 | 姓名 | 授课年级 | 授课内容 |
2:30——3:10 | 6 | 孙一娇 | 三年级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感受两首诗中表现的祖国山河的美好。
2.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饮湖上初晴后雨》展现的西湖的柔美和《望洞庭》展现的洞庭湖的辽阔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结合多次朗读,了解诗人的观察角度,理解两首诗中比喻的精妙,达到熟读成诵。
其中,“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想象画面”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了解诗人的观察角度,理解两首诗中比喻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上节课,大家和黄老师一起读了《古诗三首》,细致地学习了《望天门山》。声音可传情,能通过背诵传递你的理解吗?咱们来试试。(背诵《望天门山》)
小结: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古诗就得这么读。
祖国山河秀丽,赏过山,这节课我们一起随着诗句去看水。
(二)两步学诗,明意悟境。
1.出示两首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两首诗)
比较这两首诗,你有什么发现?(西湖/洞庭湖,白天/夜晚)(都很美,诗人都很喜欢,都用了比喻)
白天是明亮的,夜晚是柔和的,咱们再来读读。(分组再读两首诗)
2.要读懂诗,先理解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小拐杖”,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同桌之间商量商量。
集体交流两首诗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由老师点拨理解。重点关注书中注释没有提供的“欲”“淡妆浓抹”“总相宜”激励学生把读懂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这首诗写得很美,你觉得哪句诗最美?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1)精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预设:
a.晴天看西湖,水光潋滟是什么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由上到下想象画面:艳阳高照,阳光洒在湖面上,微风轻吹,湖面漾起波纹,像洒了一地碎金,闪亮闪亮的。)指名读这一句,读出水波粼粼的柔美。
b.晴天看水,雨天看山。大胆想象,雨天的画面美在哪里?(激发用前一句的方法想象画面:细雨如丝,雨中湖边的青山笼罩在薄薄的雾中,如梦如幻,若隐若现,不仅好看,还很奇特。)指导朗读第二句,评价:读出雨中西湖的柔美。
c.晴天美得好,雨天美得奇,我们也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读出不同的美。(男女生对读)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a.西施淡妆也美,浓妆也美。你知道西施究竟有多美吗?(东施效颦的故事)
这样什么时候都美的美人,人们还常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咱们一起读读(积累成语:花容月貌 倾国倾城 明眸皓齿 顾盼生辉)
“水光潋滟晴方好”是西湖化——浓妆的时候,“山色空蒙雨亦奇”就是给西湖化——淡妆。西施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b.西湖的美不仅仅是晴天和雨天。出示一组图片,观赏日、月装扮下的西湖,范说句式。出示夏、冬、花、叶分别给西湖化浓妆或淡妆,自由用句式表达,感受西湖无时无刻不美。(引说句式:如果说 给西湖化浓妆,那 就给西湖化淡妆。)
小结:西施是南方的美人,西湖是南方的名湖,都是柔美无比,我们连起来读出这种美。(齐读)能背吗?老师一句,你们一句。
(三)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1.刚才我们用先说诗句意思,再分享最美诗句的方法感受到了西湖的美。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和同桌一起自己学习《望洞庭》,一会儿集体交流,看谁最会学诗。
2.精读《望洞庭》夜晚望洞庭,你读懂了哪句,在哪句中感受到了美呢?
预设(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a.画面的和谐与宁静的美。(学生可能说得不太清楚,用朗读来表现)
b.诗人站在哪里才能看到这样整体的画面美?(诗人站在高处)诗人站在高处,赏着月光下的洞庭湖,情不自禁地吟到——开火车读这两句,教师点评。小结:近处观湖,湖月两相和。
过渡:再向远处看——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a.学生汇报感受,师点拨:这样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b.人说“八百里洞庭”,你瞧,秀丽的君山也不小,怎么就成了小小的青螺了呢?(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朗读诗句。
c.站在高处,先看近处再看远处,洞庭湖多么辽阔呀。孩子们,用你们的朗读让目光看得更远些。(指名读再齐读,点评读出开阔豁达的感觉)
(四)总结背诵,拓展延伸。
1.祖国山水无限美,大家都记在心里了吗?柔美的西湖晴也美雨也美。你看——引背《饮湖上初晴后雨》;辽阔的洞庭湖月下观赏有近也美,远也美——引背《望洞庭》。
2.我们的古诗源远流长,大好山河尽在其中。(出示两组古诗)。同学们课后背一背,比比谁读得好,谁记得多。
七、教学反思
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新旧十景风光图片,并且用优美的语言作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于学生交流读懂诗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渗透使用。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时,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现美的词,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重点,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感情。这一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有范读、个别读、齐读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活动的开展,学生渐渐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在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没有放开学生大胆的想象,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
八、听课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优美的古诗:语言美、诗的意境更美。宋代大诗人苏轼生动传神地描绘了西湖在夏季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孙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了教案,制作了课件,有许多地方值得老师们借鉴。
1、在课前谈话部分让学生自己课内或课外积累的古诗、挖掘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接着让学生欣赏几幅画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学过的古诗《村居》、《小池》、《望庐山瀑布》等,于是齐背了起来。当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气氛也非常热烈,在进一步的欣赏西湖风光图片中,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古诗的学习中。
2、这首古诗带给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不必过多地强调单个的字、词是什么意思,这一点孙老师处理得相当好,注意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意来了解、感悟诗句的主要内容。只有不断地实践、反思,我们的课堂才会不断地开阔、明晰!
九、过程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