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1/10/28 16:41:46作者:刘颖 有817位读者读过
活动主题:教研课
活动内容:刘颖老师执教《热传导》
活动地点:实验室三
活动时间:2021.10.13
教案
《热传导》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已有经验初步解释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了解物体之间可以通过接触发生 热传导。
2. 通过研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与方向,了解热传导特点,培养证据意识和 思维能力。
3. 能用热传导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探究热在金属片中传递的过程。
难点:从不同的表象中归纳出热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三.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PPT 分组材料:金属片、蜡烛、试管夹、凡士林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黄油融化的视频,提出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初步解释这个情境中热传递的过程。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传递事例。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经验,通过交流,认识到热是可以传递的。)
(二)探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
1. 学生交流:热在锅底是怎样传递的?
2. 教师出示金属片、凡士林、蜡烛等实验材料。
3. 各组设计实验方案,全班展示,评价方案,进行修改。
4. 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5. 组内交流:(1)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2)关于热的传递,想到了什么? 6. 全班汇报,展示记录单,汇报本组的观点。
6.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初步得出结论:热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
7.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更换加热位置,还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吗?
8.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10. 揭示“热传导”概念。
(设计意图: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培养证据意识。 组间互评,促进反思。使学生意识到,要搜集更多的证据,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三)应用
1. 创设情境:国庆节烧烤,肉类、蔬菜、菌菇等食物分别放在烤盘上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2. 学生交流,课后可以与父母讨论。
(设计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概 念的迁移与应用。)
五.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热传导
做出猜测 热是怎样传递的?
搜集证据 高温处→低温处
得出结论
上课照片
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照片及研讨记录
教学反思
《热传导》是一节探究实验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心设计、选择、提供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有结构的材料,并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实验材料。
实验中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片,在上面涂抹上凡士林,借助凡士林的熔化来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由于实验现象明显,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2. 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
如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
3. 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
科学探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善于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遵循了这一理念,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研究。
教研员也给出相对应的点评,课程中很注意细节处理,做到了启发式教学,环节紧密。但对于衔接问题可以设置的再明确一些,这样一节课呈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实验材料中的蜡烛可以替换成圆柱台式的来住,有利于点火。方便学生进行操作。
为了响应双减的政策,本课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不再单一的以书面作为为主,而且在实验操作,小组分工合作,师生互动等多方面进行。
针对教研员给出的评价,我也将进一步完善我的课程。本次课也让我收获了如何上好一节纯粹的小学实验课,不能一味追求结果,更多的重心应该放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之中,问题的设置对于一节课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