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1/11/19 16:41:05作者:张新双 有1279位读者读过
四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二)
《可能性》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布袋、各色彩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新课: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来玩摸球的游戏。板书:游戏 老师取一口袋,里面装了一些球。
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 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
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前摸,其他同学做好记录。
摸球结束,统计两种球分别摸的次数。(红的多) 看了数据,你有什么问题?(红球摸的次数比较多,有可能红球的个数比黄球的个数多,很想知道究竟有几个红球和几 个黄球。)
老师打开布袋,一一请出各球,发现:4个红球、2个黄球 你想说什么?(不公平) 为什么?(红球个数多,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所以是不公平。) 那你觉得怎样放球就公平了呢?
(比如……一句话:要红球和黄球一样多。)
2、各组按照本组的商定,摸球并做好记录 交流:
出示一张表格,分别填入各组的数据
观察这份表,你发现了什么?
3、再来说一说:你认为怎样放的球,做这游戏是公平的?
举例说明。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继续添上1个蓝球 讨论:公平吗?为什么?
指出:在这个游戏中,关键是要考虑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是否一样多,所以在放球的时候,红球和黄取要 放得一样多。由于摸到蓝球等于没摸,所以并不影响游戏的结果,所以还是公平的。 继续添上2个蓝球、1个绿球……
小结:决定胜负求数的个数相同,那这个游戏就是公平的。
二、探究合作,练习巩固:
1、很多游戏都需要考虑公平性,比如:(第1题出示) 看图后回答:用左边的转盘,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有右边的转盘呢? 用哪个转盘做游戏是公平的?为什么?
2、(第2题)……你认为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同桌互相说说理由,再全班交流
3、(第3题)扑克牌游戏。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交流,老师一一板书。比较多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三、你知道吗?
在足球比赛的时候,常用抛硬币来决定开场。你认为公平吗?为什么? 师生共抛10次硬币,并做好记录。
四、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说是公平的,但在10次里,并不是出现了5次正面、5次反面。有的组甚至出现了正面次数远多与反面的情况。)
《可能性》教学反思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感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发展随机意识,增强数据分析观念。同时也能拓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奠定基础。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或多或少的体验了与可能性相关的一些知识,只是这些体验是零散的,混乱的,粗糙的和无序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上能将这种感性的认识提升为科学的、理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可能性”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时,我通过三个相关联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体验可能性。数学教学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起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 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需要教师对每次师生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每次活动中都能找到数学思考的成份,巧妙地融数学思考于活动之中。本节课的开始,我安排了三个摸球的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明确的指向下,学生体验到了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课中通过抽奖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用处。通过体验可能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研究过程,同时渗透了科学研究方法,体验了可能性,感悟了“小概率现象”。最后的总结,也能融数学思考为一体,发展了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的妙处。
三、重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和理解可能性。不管是开头的摸球游戏,还是中间的学生自主合作,进行翻牌游戏,再到最后的练习、小结等,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生发一定要自主
生发除了是一个过程,我觉得生发还是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有的时候是要打破经验层面。课堂上,师生互动并不仅要去做实验,更是要学生去思考,带着这样一红一黄,两红或者两黄的一个袋子,1号,2号,3号袋,表达的非常清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完全可以解释,所以就不需要再演示。但有一个现象要识别,因为2红1黄的时候,按照学生经验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可能摸到黄球吗?你去摸一摸看看未必。学生发现一个道理:就是摸球实验的次数比较少的时候,未必,到足够多的时候才能够显现出他们所想的这个规律,这种可能性是全班数据累加之后,就会发现的确是这样,那么在有两个小组,他是摸到红球、黄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这可能容易打破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认识,我们要怎样让学生的认识沿着原有的经验继续的能够理性地把它解释清楚。那把全班的数据汇总发现,他真的就是差,虽然没有达到完全相等,但是已经从实验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相等和等可能性的差异在哪。这节课让学生生发的是源于经验,又是高于经验的东西,用数学的方式,用数据来表达,让学生从经验当中走向数学,又有数学的数据来解释的经验,教师只是顺应了学生的学习而已,它还是思维的细节,生发,就表现在思维的境界上,这节课我觉得是非常好。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的生活常识比较缺乏,口头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这些方面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力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