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后台管理
   视频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学教研>>教研组>>数学组>>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六

发表日期:2022/1/18 17:02:50作者:杨晗笑 有684位读者读过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一、活动名称:集体备课

二、活动目的:进行《间隔排列》集体备课,探讨如何抓住重点,开展规律教学。

三、活动时间:2021年123

四、活动地点:三数办公室

五、活动负责人:杨晗笑

六、参加人员:杨晗笑、孙慧华、赵雅洁

七、主备人:孙慧华

八、主备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排列、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及其数量关系。

所用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课前游戏:剪刀石头布

小结:一个小小的游戏,有的同学很善于观察,从一些现象中,发现这当中的数学问题和规律,并且利用这个规律取胜。

教学过程:

一、 “感”:从多种排列现象中,关注到一一间隔排列

1、在多次分类活动中初步感悟间隔排列。

1)师:昨天小美买了很多珠子,她把买来的珠子排列成一排,并且用绳子串了起来。小美是怎样排的呢?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排列)

2)呈现第一组:号全部红色、号全部黄色、③号红、黄2种颜色间隔排列、④号2种颜色没有规律的

演示并提问:注意观察并对比一下,这四串珠子到底是怎么样排列的呢?

:如果要把这四串珠子,按排列的特点分类,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突出:第三、四串是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出示课题:间隔)

2、看:小明也穿了一串,这串珠子与小美的比,虽然数量不同、颜色

也有变化,但是和哪一串珠子的排列情况是相同的?

     观察并比较这三串珠子都是间隔排列的③号、⑤号的间隔排列与④号有什么不一样?(都是两种颜色一个隔着一个间隔排列)

    (出示:规律)(出示:一一间隔)

3、串珠活动:穿出间隔排列的珠子。

猜想:对老师给你提供珠子有什么建议

展示:部分串成的珠子,并适时针对部分同学的珠子多余情况进行提问,

强调:一一间隔的特点(如:再添上一颗的话,是什么颜色?)

4小结:同学穿的珠子数量有多有少,但如果要间隔排列的,都要做到什么?(2种颜色一个隔着一个的)

5、师:今天我们来研究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规律板书:一一间隔)

二、揭示课题:

师:——间隔排列在大自然、生活中只要留意观察,还很多呢!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光,一起走进兔子乐园吧。

三: “悟”:感悟一一初步建立间隔排列的模型

1、出示情境。

2、看图、说图(有序观察)

1)兔子和蘑菇、手帕和夹子、篱笆和木桩间隔排列。

读一读、说一说每组中的两种物体是怎样一一间隔排列的?(如:开始是……,末尾是……)

2)归纳:有三组物体,每组中有两种物体,它们都是间隔排列的。

        而且两端的物体相同。

3、小结:研究到现在,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一一间隔的规律?

(两种物体,一个一个间隔着排列……)

4、师: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观察在图上一共发现了好几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数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研究数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每两种物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物体的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四、“理”:探究一一间隔规律的两种数量关系

1、探究小兔和蘑菇之间数量关系。

1)师:先看小兔与蘑菇。让我们在读规律、看规律中,去思考吧。

学生看完后摆学具,将数据填表。(学生填完后,小兔与蘑菇再出现)

集体讨论:说说数量及数量关系。(小兔比蘑菇多1,蘑菇比小兔少1,小兔和蘑菇相差1871,小兔的只数-蘑菇的只数=1……)

(2)变化:增加数量成小兔10只,蘑菇9

    组织讨论两者的数量关系。

(3)变化:增加数量成小兔13只,蘑菇12

    学生将数据填表。(学生填完后,小兔与蘑菇再出现)

    说说:小兔和蘑菇的数量关系。

(4)变化:增加小兔和蘑菇的数量——小兔、蘑菇、小兔、蘑菇、小兔、蘑菇……小兔

师:现在虽然没法数出各自的数量,但是你还能判断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为什么?

(5)集体讨论,并重点演示:

                 

                   

             

适时渗透:一个对着一个、 一个对应着一个、一一对应(出示:一一对应)

(6)小结: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是有规律的。这里无论怎样变化,兔子都是比蘑菇多一个。

2、探索: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的数量关系。

1)猜想:猜想一下,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每组中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2)学生看书、填表,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3、小结:在兔子乐园里,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思考,不仅关注到了每一组两种物体的数量,更关注到了这里的每一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存在着“相差1”的关系,并且,还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释了存在这样数量关系背后的道理。

4、串珠活动二,并适时建模:

(1)选取三位同学的珠子:两种多1的、一种数量相等的

(2)先介绍前两串:数量相差1的

   小结:多1的物体在串珠两端。

(3)再研究:第三串数量也相差1吗?为什么?

5、小结:原来,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数量关系还有几种不同情况呢,有可能……还有可能……

什么情况两种物体中有一种物体会多1呢?什么情况两种物体数量会相等呢?(出示:相差1、相等)

6、小组活动——串珠活动三:

要求:串一串一一间隔排列的珠子,只能用4颗红珠子,想想黄珠子可以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串法?想好了再穿,尽量与别人不一样,但都属于间隔排列。

五、“拓”:逐步抽象一一间隔排列现象模型,为后续学习做适当铺垫

1、承接开始的串珠

(1)师:串成的珠子我们往往要把它打结围起来做成圆形,你能帮助小美选一选,选哪一串呢?

独立想象并思考并课件演示

这样围起来的手环,数量关系呢?

(2)适度拓展:围成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

2、适度拓展:将一种颜色的珠子隐去,成:一种物体的间隔排列。

  适度拓展:将一种珠子的间隔排列演变成:人的手五指张开

3、欣赏:一一间隔排列之美、间隔之便利

(1)师: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生活中找一找一一间隔现象。

(2)图片欣赏:感悟整齐之美、间隔排列带来的美味、给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师:原来利用间隔规律,还可以让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美。

(3)简单应用:观察并想象宝带桥图:谁与谁一一间隔?如果桥孔有53个,那桥墩有多少个?

观察并想象:金鸡湖畔灯柱与凳子图,第1个灯柱与第4个灯柱之间,有多少个凳子?

(4)小结:原来利用今天找到的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呢!

六、总结:

1、介绍一下你今天认识的间隔规律。

   师:我们对间隔规律的研究,从表面走向了深入,不仅发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还研究了这样数量关系后面的道理。

2、变式:间隔

    师:小美还穿了几串珠子,想看吗?

展示:二个二个、三个三个间隔排列,这也是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想一想: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要你自己去研究,有办法吗?

板书:              间隔排列    (规律)

一一间隔    一一对应

          相差1  ○△○△○△○△○

      两种物体            △○△○△○△

              相等   ○△○△○△○△

教后反思:

《间隔排列》是苏教版年级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中的教学内容,放在本节内容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教后反思,我一直在思考:

一、学思融合,思考的习惯培养

数学学习是思维的学习,“融课堂”要求我们要激发起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课堂上的情境图引发学生交流思考,孩子们讨论之后就交流自己的发现,第一个孩子说:我发现夹子比手帕多。第二个孩子说:我发现兔子比蘑菇多,木桩比篱笆多。第三个孩子说:我发现外面的物体比里面的物体多。在此追问:外面指什么?第四个接着说:外面的物体指首尾。那首尾又叫什么?有同学很快就说:两端。那能不能总结结论?同学们很快总结出来: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

对于规律的表述,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和表达。由此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找出这个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思问相融,思维悄然生长

“问题解决”“深度对话”设计巧妙的思维支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持续探索、自我追问和同伴交流中深度建构问题系统,促进“高阶思维”生长。

例如“把 男生与 女生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男生有 4个,女生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这里引导学生思考:一定是“两端的物体”?一定是“中间的物体”?准确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发展逻辑思维、审辩式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思辨相生,思想深深扎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间隔排列的现象,发现规律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归纳出了规律之后,我安排了课后的两道练习题,从具体的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到锯木头中木头段数和次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具体运用的过程。让学生明确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因此,要学会辨析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规律。

1.将一根木料锯成4段,需要剧几次?

       2.一根木料据4次,可以据几段?

总之,通过尝试、发现、归纳,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一步步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从关注表象的学向关注深层的思转变,我们围绕“思考、思维、思想”进行,学生方能学会用联系的眼光学习数学,在经验的碰撞和充分对接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的味道”。

但,这节课学生对于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这是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一个隔着一个。感觉还是引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的思考还是跟多的停留在表面,缺乏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这里一一对应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努力的方向。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 4120
  • 今天访问: 6191
  • 本月访问: 52164
  • 上月访问: 199326
  • 访问总数: 5673862
  • 会员总数: 132
  • 文章总数: 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