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后台管理
   视频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学教研>>教研组>>语文组>>  

2025-2026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25/9/23 16:17:51作者:宣贤玲 有242位读者读过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理念,立足“聚焦语文实践,关注目标达成”核心主题,落实学校教导处工作安排,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实践导向 。发挥备课组集体优势,坚持集体备课与个性化修改相结合,通过资源共享、课例研讨、反思优化等方式,聚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组内教师专业协同发展。

 

二、基本情况

 

(一)教师情况

 

本备课组共X名教师,团队教学态度严谨,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低年级教学经验,能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主动探索高效教学方法。

 

(二)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自主预习、复习习惯,能借助音节识字,掌握音序查字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基础发展。本学期需重点突破部首查字法运用、阅读分析及写话起步等能力难点

 

三、工作目标

 

1. 教学质量提升:精准把握二年级上册教材训练点,优化“备、教、批、辅、考”各环节,实现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等核心能力的阶梯式提升。

2. 教研实效强化:构建常态化教研机制,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数据化评课等活动,推动教师教学理念与实践能力同步成长。

3. 学生素养培育:培养自主识字、规范书写、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落实古诗词积累与写话训练,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4. 创新实践推进:探索AI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尝试智慧分层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与个性化教学的有机统一 。

 

四、核心工作与实施措施

 

(一)深化备课管理,夯实教学基础

 

1. 集体备课规范:每周固定1次集体备课时间,采用“个人钻研—集中研讨—个性修改—反思沉淀”流程。重点钻研单元目标、教学重难点、分层作业设计及部首查字法、写话指导等关键课型的教学策略,实现资源共享 。

2. 教案质量把控:教案需明确教学目标、训练点及“教—学—评”对应设计,课后及时撰写反思,结合课堂反馈补充改进措施,每单元结束后进行集体教案优化汇总。

 

(二)聚焦课堂提质,优化教学过程

 

1. 课堂教学要求:落实“精讲多练”原则,保证学生识字、读书的充足时间;运用多媒体、游戏、情境创设等方式增强趣味性,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合作探究。重点关注:

- 识字教学: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结合偏旁部首教学,培养自主识字能力,落实认写分开要求。

-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积累关键词句,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

- 写话教学:每周安排专项练习,从看图说句入手,逐步过渡到写几句通顺的话,注重标点使用与内容完整 。

2. 特色课例研究:10月开展“AI赋能语文课堂”同课异构活动,聚焦预学检测、互动反馈等环节的技术应用;12月依托录播系统进行课堂数据化分析,提升反思科学性 。

 

(三)优化作业与辅导,实现精准提质

 

1. 作业设计与批改:推行“基础+提升+实践”的分层作业模式,每周轮流出具口头练习卷与书面作业,兼顾字词巩固、阅读拓展与生活实践。做到全批全改,采用激励性评语,第21019周进行作业质量专项检查 。

2. 分层辅导实施:建立学生能力档案,对学困生重点强化识字写字与基础阅读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推荐与写话拓展任务,实现“抓两头、促中间”。

 

(四)丰富语文活动,培育核心素养

 

1. 习惯养成工程:开展“规范书写小能手”评选,每月检查写字姿势与作业整洁度;每日安排15分钟课外阅读时间,推荐低幼版读物,组织班级读书会分享心得 。

2. 积累与实践活动:落实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二年级对应篇目,每月开展诵读展示;结合节日开展“中秋寄语”“国庆见闻”等写话实践活动,提升运用能力。

 

(五)强化教研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1. 听课评课安排: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6节,优先听青年教师课与重点课型示范课。评课采用“数据+案例”模式,聚焦目标达成与学生参与度分析 。

2. 专业能力提升:每月开展1次专题学习,内容涵盖新课标解读、AI教学工具使用、分层教学策略等;每学期组织1次教师读书分享会,交流教学心得与理论感悟 。

 

五、月度工作安排

 

- 9月:制定备课组计划与教学进度;启动集体备课;开展“智慧分层作业设计”专题研讨;布置开学初生字听写检测。

- 10月:举办“AI赋能语文课堂”同课异构活动;开展第一次单元质量检测与分析;推进古诗词首轮积累检查。

- 11月:聚焦阅读课型研究,组织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研讨;进行第二次单元检测;评选“书写小能手”。

- 12月:开展录播课数据化评课活动;完成全册知识点梳理;组织期末复习课策略研讨。

- 1月:进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与分析;汇总备课组资料(教案、反思、作业样例等);撰写工作总结。

 

六、保障措施

 

1. 建立备课组工作台账,记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开展等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地。

2. 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组建专项研究小组(如作业设计、AI应用),攻克教学难点。

3. 加强与其他年级备课组的交流,借鉴优质经验,优化本年级教学策略。


站点统计

     
  • 昨天访问: 10273
  • 今天访问: 722
  • 本月访问: 116397
  • 上月访问: 136390
  • 访问总数: 6863508
  • 会员总数: 109
  • 文章总数: 2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