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9/10/29 7:56:12作者:徐贤华 有8674位读者读过
探索图形规律感悟数学思想
------陶吴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一, 主题
探索图形规律感悟数学思想
二, 活动方案
时间:2019年10月25号
地点:四楼会议室
内容: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上课老师:胡陈
活动形式:组内教研课+课后研讨
三, 研讨记录:
四, 其他过程性材料
1,手写教案
2019年10月25日上午第三节,全体数学老师,在四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组内教研活动,观摩学习了胡陈老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相约秋季,相约教研,每一次的教研都收获颇多,特别是这个学期的数学教研课,更是硕果累累。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是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节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奠定基础。胡陈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节非常优质的教研课,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上,对数学环节的设计上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把握上。
课后,备课组全体老师进行了研讨,对胡陈老师的优秀地方做出表扬,同时各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相信胡陈老师通过这次教研课会有更大的进步。
2,教学反思
上课反思
胡陈
第一次教研课在激动紧张的情绪中结束,在准备教研课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经验:怎样设计教学环节,设置题目,怎样实施操作活动等等。感谢三年级数学组梁老师和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热切帮助,这节课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备课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帮助的意义。
课后听课老师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让我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让我明确了提升自己的方向。
我准备的教研课时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再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的区别引出长宽,边长的概念。
首先这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对教学时间的把控不到位,导致教学环节不饿完整,缺少练习的部分。可能是我第一次上教研课太紧张了,当我意识到时间不够的时候,突然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课后我反思是因为我给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太长了,上课的时候我很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了太多的交流指导,然而忽视了时间流逝。另外给学生操作交流的环节过多,原本这节课设计了三个动手操作过程,两个交流讨论过程,学生自己掌控的时间太多导致部分同学无事可做。听课老师们给的建议是,在实施操作过程之前,说清楚动手操作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齐读要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上,心中有方向。
因为事先准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纸太小,所以学生展示验证方法时,后排同学看不清楚,听课老师们建议换成展台展示,这样学生会看的更加清楚。再者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时,折的方法可以带着学生折,让学生直观感受,直接感知。课上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折成三角形之后就四条边相等了呢?但是因为时间原因,这个教学点我没有利用好,应该带着学生在折的过程中感受四条边重合。
还有比较遗憾的一个是在研究正方形之前,我让学生将长方形纸收起来,拿出正方形纸动手操作。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后排一个男生竟然拿起长方形纸在比正方形纸,在他尝试向我解释时,我制止了他,并要求他把长方形纸条收进去。课后听课老师告诉我,他其实是在用长方形的角去比正方形的角,我误解了他的意思。听到事实真相之后我很难过,我认真的思考了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上课的时候太急了,我想让课按照我的计划进行。另一个是我对他的刻板印象,他是个有些调皮的男孩子,很聪明,但上课有时会不听,于是我就自然而然的认为他在玩纸。这次上课前两天还因为上课不听批评了他,但是他之后两天上课表现非常好,我却忽略了,这使我很自责,我想我以后要更耐心一些。
这一次教研课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无论过程还是结果我都有所收获,下一次我会做得更好。
3,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上周听了胡陈老师的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虽然我没有上过这节课,但是从课的流程和板书,我能明显看出这节课的知识重点都呈现出来,并且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节课上的还是不错的。
课的引入是联系生活实际中见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去感知对两个图形的特点,猜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板书设计中用问号表达出学生们的猜想,而且层次鲜明。在证明猜想的过程是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证明猜想。本节课一共进行了3次讨论,第一次探究长方形边的特点,用时3分钟左右,第二次探究长方形角的特点,用时3分钟左右,第三次探讨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用时5分钟左右,三次探讨的时间过长,探讨任务要求不明确,课堂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使得部分学生无所事事,而且前两次学生是在讲桌或者座位上展示,学生的图片过小,并不能让其他学生看清如何量和折的,其实可借助展台,比较直观,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次探究胡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用大的三角尺去演示如何量和折,其实这个过程可以在第一次探究的时候就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掌握了如何量和折,这样在第三个环节可节省时间。其次,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有些问题问的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力。
胡老师也是比较注重细节的,在探讨正方形边和角时,要求量四次,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教学中语言清澈,板书书写规范,认真,教态自然,教学的设计过程是符合课标要求的,若时间上处理得当,效果会很好的。
夏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