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9/10/29 10:55:31作者:徐贤华 有8627位读者读过
创设情境 随文识字
撰稿人:黄婕
2019年10月28日,星期一,邵静仪老师与陶小二(1)班的全体学生为我们展现了一节富有情境,富有人情味儿的课堂。《葡萄沟》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就是带着学生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从而感受祖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课堂上,邵老师通过有趣的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授课以创设情境,随文识字。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邵老师首先围绕问题展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紧接着,创设情境,环环相扣,邵老师充满感情的范读以及学生动情的演绎,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入情入境,感受到文章语言美。
邵老师在注重朗读的同时,也体现出“随文识字”这一主题。通过一张地图来引出葡萄沟的具体位置,从而引出词语“新疆”和“吐鲁番”。在精读课文片段时,在“八九月份”这一短语中来解释理解“份”的意思,并进行书写。
课堂最后,邵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主要从生字的结构,宽窄等方面进行,然后再进行范写,以此来进行有效的生字指导。
邵老师抓住这一课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就在当天下午,各位教师纷纷加入这一富有情境,人情味儿的课堂的研讨活动中。
各个年级的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听课感受,浓厚的研讨氛围,让每位教师收获颇多。相关建议和疑问都记录在册。
教学反思: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出产的水果。第二自然段讲述了葡萄沟的品种多。
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了第1、2自然段,导入课题后直接初读课文,在朗读正确的基础上对整个课文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再通过配图的方式,让学生逐句理解感悟再指导朗读。
这次的识字我采用了一个随文识字的方式,最后再通过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的词语朗读,对基础知识进行一个复习整合。
1.上完后我认为本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
2.书本上课后拓展的题目没有呈现出来,公开课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都应该有所呈现;
3.想象说话环节学生不太活跃,我觉得我引导得不够好,应该先示范一下,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阀门;
4.有一些让学生读书环节操之过急,没有等学生在书中找到句子读,我就投影出来了,可能学生对课文课本渗透的就不够。
听课反思
听了邵静仪老师的课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被她从容不迫,温柔中带着坚定的语速语调而折服。
邵老师用猜谜语导入富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就是围绕着葡萄沟在哪里,为什么叫葡萄沟,葡萄沟里有什么?这三个问题展开。在教学中邵老师注重创设情境进行随文识字。在指导朗读时,邵老师首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很快的进入情境,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朗读的个别指导,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美,感受到葡萄沟这里的景美人美情更美的特点。
在教学中,邵老师不仅注重朗读,也把握住了教研课的主题“随文识字”。在精读课文环节,注重短句的朗读,再进行字词的理解。比如:在读到“八九月份”时,来解释理解“份”。同时,邵老师还很注重知识的拓展。字词方面是通过多音字的组词,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通过对比“一大串”与“一大串一大串”时,让学生主动的感受到葡萄的多。再通过“五光十色”来感受颜色的丰富。唯一有个小遗憾就在进行拓展说话时,问题比较灵活,有些难度,学生回答的不太好。教师可以再多用一些语言进行描述,营造场景,或者给出示范,从而降低难度,让学生能更好的进行语言训练。
最后,生字教学时,邵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字,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上,这样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动脑筋。在这里如果能对观察字的方法进行总结就更好了。
总的来说邵老师的课有非常多的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在她的课堂上也让我感受了从容淡定,温柔而不失坚定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