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3/4/4 11:13:13作者:崔云 有949位读者读过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陶吴中心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撰稿人:孙慧华)
一、活动方案
时间:2023年3月15日
地点:二楼录播教室
内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上课教师:胡陈
活动形式:观摩课
一、上课过程
上课伊始,胡陈老师通过回忆用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带着任务开启学习,引出确定位置的需求,为下一步小组研究“在天空中、大海上如果要确定位置又该怎么办呢?”的学习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胡陈老师通过任务一:创设小船在海上需要救援的情景,带领学生研究如何确定船1的具体位置。带着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救援人员通过雷达发现它在灯塔不远处,那我需要哪些信息才能找到这条船呢?只告诉长度可以确定吗。只告诉方向可以确定吗。师带领学生总结:看来要想确定一条船的位置,不仅要有方向,还要有角度,(角度是在精确的描述方向)还有距离,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引导学生明确北偏东的方向可以确定船所在的一个面;加上度数可以确定船所在的射线;加上距离可以确定船所在的具体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利用学生作业,对比辨析如何找到北偏东30度。问题驱使学生主动关注到此时我们是南北为基准的。初步感受完怎样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后,胡陈老师通过几个简单的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角度的把握。
胡陈老师通过设计任务二,改变参照物,不再研究小船,而是通过改变参照物去通过小组合去研究小岛在小船的什么位置;最后去比较比较:站在小岛的位置看小船和站在小船的位置看小岛,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距离相等,方向相反。
接着及时用练习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巩固。最后回顾总结,并交流:我们还研究过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今天的确定位置相比,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六年级下册才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是为了和第四单元《比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本单元引出了北偏东、北偏西或者南偏东、南偏西四个方向词表示方向,并编排了三个例题和一个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确定位置。本节课里,我们只学习例1。例1的教学线索是在原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先建立“北偏东”的概念,再陆续添上偏东的度数和相应的距离,突出“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准确地确定位置”这一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合理性。
使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现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班级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认识方位
二、探索发现
活动一:确定小船的位置
1、情境:航行中的船只遇到故障,救援人员最需要了解什么信息?
2、判断:根据船长的话,是否能确定小船的位置。
3、研究:结合手中的简易平面图和数学工具,想办法表示、刻画、描述船只在图中的具体位置。
4、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各自的探索过程与描述方法。
5、揭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6、练一练1:表示灯塔的位置
活动二:带回小船
1、比较:带回小船和确定小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之处?
2、研究:小岛在小船的什么位置?
3、比较:站在小岛的位置看小船和站在小船的位置看小岛,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练一练2
三、分享交流
1、回顾: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反思:确定位置的过程
3、交流:我们还研究过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今天的确定位置相比,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听课记录
四、听课反思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接触“确定位置”,第一次学习是在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第二次学习是在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对确定位置的进一步研究,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确定位置上,更考虑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代数和几何的纽带,承载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一重任,作为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 胡陈老师利用这一节课联系“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进行了很好的教学。
一、激发认知冲突,唤发学习激情。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孩子在自然中引发冲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用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了“小船发生故障”的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与新知进行联接,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演习中,“小船在小岛的什么位置”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唤起了探究的欲望,使学习目标更明确。
二、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明确在一个平面内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随后,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精确位置,在描述方向时要加上角度。确小船位置的时候,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而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练习,能熟练地掌握并口述出“小船在小岛的什么位置”。小船的确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需要孩子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小船在小岛的什么方向和什么距离,看的出来,孩子对于量角器的摆放和角度的测量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说说测量哪个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谁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谁重合,再请学生动手操作,并且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最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这样的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渐清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小岛”的位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观测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之一。观察——交流——操作——分析——比较,这个确定位置的全过程学生是亲身经历的,也是由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教师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学的素养。